厚德博学,引领教师成长
求实笃行,点燃教育梦想
----发展中的重庆市大足区教师进修学校
重庆市大足区教师进修学校坐落于大足区龙岗街道办事处北园路80号,成立于1963年,是区教委直属事业单位。校本部位于大足城区龙岗山下,培训基地位于风光旖旎的大足龙水湖畔。
学校以“德业堪为师范、研训立己达人”为办学理念,以 “转作风、强队伍、抓质量、促发展”为工作思路,以“培训、研究、指导、评价”为职能定位,坚持以师德为灵魂、党建为保障、培训为主线、教研为龙头、科研为抓手、质监为导向,致力于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,一切服务于基层教师,一切服务于基层学校,一切服务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。
我校教研队伍不断壮大,现有教师67人,其中正高级教师3人,特级教师3人,高级教师26人;市级骨干校长1名、市区级骨干教师42名、市区级名师2名、市级学科教学名师10名;区级名校长1名、学科带头人4名、区名校长工作室1个,区名师工作室5个。
春种秋收,春华秋实。近年来,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,学校办学特色逐渐彰显:
一、紧扣党建工作职责,营造良好政治生态
学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坚持党的理论学习,深化党史学习教育,深化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坚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,坚持“三会一课”,坚持党风廉政教育,抓实思政教育,积极开展“进德修业,服务教育”党建品牌创建等活动,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,强化责任担当和主动作为意识,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,营造出风清气正、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。
二、师资培训多措并举,以人为本促成长
学校从“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,一切为了教师的成长”出发,以新教师培训为起点,以校长培训为龙头,以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,以“好老师培养工程”和全员培训为核心,以国培送教下乡为支点,优质高效地开展了各种培训。近年开展了“好老师”培养工程培训、新教师培训、全员培训、西藏察雅县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等培训工作,每年培训干部教师1万余人次。通过培训,一大批优秀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迅速成长,成为大足教育的中流砥柱。
三、教研指导创新形式,立足基层接地气
学校创新了集体视导方式,在每学年度的视导中,教研员听课2000余节;邀请市、区级骨干教师、市级名师60余人,送课100余节,开设专家讲座10余场,专题研讨40余次,实现了高中、初中、小学、幼儿园教育教学视导全覆盖。扎实开展常规教研,构建了“点(教研员、培训专家)——线(学科中心教研组、名师工作室)——面(学科名师、骨干教师)——体(全体教师)”的四级教研新网络,探索完善“以校本教研为主体,以联片教研和网络教研为两翼”的教研新模式,实现教研员深入学校参加校本教研常态化,做到“三进”“三出”——进校园、进课堂、进备课组,为学校发展出谋、为教师发展出力、为学生发展出招。积极推行教研员“蹲点基层学校”制度。
四、课题研究注重过程,转化应用见实效
学校以“夯实教育科学研究过程、提升研究品位”为目标,深入过程指导,创新课题立项和指导形式,督导课题推广运用,拟定系列科研成果实施方案,保障科研经费投入,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。
五、质量监测严谨客观,评价导向更准确
学校以“坚持监测方案精心设计,实施过程严谨规范,数据处理准确无误”为质监工作原则,强化质量监测诊断性、检测性和导向性功能。每年高标准严要求命制学科试题106套,能力测试题96套;高效、规范组织了涉及62个学科的中小学质量监测活动;精心撰写了62份学科分析报告,深入分析教学得失,提出了改进措施,为精准提质作出了有效指导。
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,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升,得到了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认可。在市教委国培项目绩效评估中,我区连续四年获全市前茅。《人民教育》《重庆日报》《大足日报》等报刊对我校进行了专题报道。近两年,通过培训和指导,全区教师专业水平得以大幅提升,有60多名教师获得市级赛课一等奖,345人次教师获国家、市论文一等奖;参加一师一优课比赛,获部优课40余节,市优课300余节; 12项市级规划课题获市优秀教育成果奖励和推广运用,并在重庆市教研暨科研工作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。多名教研员在重庆市试题命制评比中获得一等奖;多位教师主编并出版了学科教研丛书或专著;多位教师获重庆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和大足区优秀教研员等荣誉称号。
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大足“进修人”将在“厚德博学,敬业进取”精神的鼓舞下,必将承载着大足教育的宏伟蓝图,栉风沐雨,扬帆远航,驶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!
|